等保2.0工作常见误区汇总,我先码了
从2019年12月1日至今,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.0(以下简称“等保2.0”)主要标准已执行了8个多月。不少机构企业按照等保2.0相应要求,陆续开展了安全建设、等级测评、安全整改等,但也有对等保2.0仍不够了解,甚至还产生了很多误解。本文主要针对等保2.0工作中的一些常见误区进行了总结与分析,以供参考。
误区一:认为等保2.0就是推翻了等保1.0
去年,等保2.0相关标准发布后,很多企业反映:自己的系统之前是依据等保1.0标准进行建设的,担心无法满足等保2.0要求。其实,等保2.0并不是推翻了等保1.0标准,而是原标准的延伸与优化。原则上讲,之前通过等保1.0测评的系统,若没有高风险,也可满足等保2.0的基本要求。
误区二:认为等保2.0只是某一个标准
等保2.0并不是一个标准,而是一系列标准与法律法规共同构成的安全体系。
2017年6月1日《网络安全法》的生效实施,已标志着等级保护进入2.0时代。2019年12月1日起执行的等保2.0相关的《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》《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》《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》,只是为了配合等保2.0出台、更新的几个重要标准。而在这之前、这之后,分别已经或将要颁发更多等保2.0领域的相关标准与管理制度。
误区三:认为“安全管理中心”就是买产品
“安全管理中心”本项主要包括系统管理、审计管理、安全管理和集中管控四个控制点,集中管控则是重中之重。集中管控偏向日常安全运维,主要包括集中管理区域、策略管理、漏洞管理、日志管理、安全事件管理。这些放到一起,听起来感觉就是SOC,但官方表示并非建议厂商去推SOC平台,其中要求的每一项能做到独立集中管控即可(当然能全部集中管控更好)。
“安全管理中心”应该取其意、去其形,不能机械地判断为有无“安管中心平台”。信息安全不仅仅是设备的堆叠,重要的还是平时如何去运维,如何对各种设备进行有效管理。
误区四:认为信息系统上云就安全
等保2.0主要标准执行之后,很多小型企业偏向于把系统部署在一些公有云平台。在他们看来,这些公有云平台已满足等保要求,所以自己部署在上面的系统也默认满足要求。
殊不知,各类云平台只提供平台上的虚拟服务器和简单的安全措施,安全责任主体单位仍有必要按等保要求落实相应的安全工作。如果不购买这些公有云的安全服务,或者不通过第三方安全产品、服务进行安全防护,实际上是无法满足等保要求的。这就好比一栋非常安全的大厦,自己的那个房间没有锁,一样有可能被入侵破坏。
误区五:认为系统上线之后才能定级备案
有些企业认为,只有在系统上线之后才能去定级备案。其实不然,根据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三同步原则:同步规划、同步建设、同步使用,《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22239-2019》标准中“安全建设管理”的第一个控制点首先就提到了“定级和备案”,定级和备案应该合在一起完成。第二个控制点“安全方案设计”要求“应根据保护对象的安全保护等级进行安全方案设计”。根据监管要求,在系统的建设之初就应该进行定级备案,然后按照相应等级标准进行规划建设。如果等到建设完成再定级反而有可能因定级不准确,或建设之初没有按照相应等级要求落实安全措施,造成后续测评不通过的情况。
本文转自中国电子银行网,有删减,版权归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上述内容仅供参考,具体的等保2.0工作开展,需要结合当下实际情况开展,请咨询专业人士,以当地监管部门的要求为准。